【本文导读】哈罗德凯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归因理论的发展者 哈罗德凯利 哈罗德凯利 【Harold Harding Kelley 1921.02.16-2003.01.2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Boise),因癌症逝于美国加
哈罗德·凯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归因理论的发展者
哈罗德·凯利
哈罗德·凯利 【Harold Harding Kelley 1921.02.16-2003.01.2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Boise),因癌症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力布。
他在加利福尼亚农庄长大,求学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分别于 1942 年和 1943 年获该校心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专司社会心理学专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美国陆军,从事航空心理学计划方面的研究工作。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在 K.勒温领导的麻省理工学院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继续他的学业,1948 年获得群体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留任该中心。1950 年,他接受耶鲁大学助理教授一职,并参与了 C.霍夫兰主持的“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课题”,1953 年,他与霍夫兰、I.贾尼斯共同出版了《传播与说服》,该书被誉为传播学领域里程碑式的著作。随后,他成为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社会关系研究实验室。
从 1953 年开始,凯利和蒂鲍特(John Walter Thibaut 1917-1986)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直到 1986 年蒂鲍特去世,他们的合作被认为是科学合作的典范。他们共同撰写的《群体社会心理学》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之一。1961 年起,凯利应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直至 1991 年退休,此间他指导了关于联合组织和人际适应的研究。他关于归因理论的论文(1967,1972),综合了人们怎样推断事情原因,特别是行为原因的现存理论,从而为归因理论成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研究领域的学科提供了基础。1978 年,凯利和蒂鲍特发表了对相互依存作进一步分析的《人际关系》一书,该书发展了社会动机的情境之源理论。他后来的著作《个人关系》总结了其有关亲密关系的研究,综合了他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相互依存理论(互倚理论)和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主要思想贡献
凯利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相互感知的过程以及小团体的内部关联,他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社会交换理论 在《群体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他们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此理论的前提为:我们与他人形成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它结合了心理学增强理论以及经济学的概念,来分析人际关系以及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
他们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的交换,认为任何的人际关系,皆可藉由互动过程所获得报酬和代价的交换而得到解释。报酬包括物质性的及能满足对方心理需求的语言或非语言活动,如好的感觉、声誉、经济收益、情感满足;代价是指对方不想蒙受的损失,如时间、金钱、精力、焦虑。在人际交往互动的关系中,人们通常期待高报酬(酬赏)低代价(成本)的互动。
凯利和蒂鲍特以结果矩阵(Outcome Matrix)来分析两参与者的交换关系,将概念性的人际互动予以量化,如下图所示。结果矩阵将双方参与者在互动中所获得之结果列出,也就是当一方参与者采取某行为时,另一方参与者可能会采取某行动来反应,双方互动的结果(outcome)是以双方采取的行为所获得的报酬(reward)扣除因采取此行为而必须付出的成本(cost)。两者所能获得的互动结果即是结果矩阵中的数值。以下图解释资讯人员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果矩阵交换者A可采取之可能方案(例如:只告知资讯,不分享其学习经验、心得)有 A1、A2、A3……而交换者 B(不让对方知道我如何完成工作,我如何达成目标)可采取之可能方案有B1、B2、B3……双方采取不同方案的互动结果,显示在结果矩阵的方格上,双方再据以评估应采取何种方案。在不同的情境中两者会有不同的数值,最后两参与者会互相退让选择一个双方皆能接受的策略。
资讯人员交换关系之结果矩阵:1.对角线上的数字代表交换者 A 所获得的结果,对角线下的数字则代表交换者 B 所获得的结果水平。2.结果水平=报酬-成本。
他们为评估互动关系的结果矩阵,提出“与过去经验期望的比较水准”(comparison level, CL),及“与其他方案的比较水准”(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 CLalt)这两个概念。CL 是一种标准,基于自己过去与他人合作的经验,会对新的合作关系有某一程度的期望。个人会将合作后的结果与这标准比较,若高于此标准,这段关系的吸引程度就高,相对地满意程度也随之提高。而 CLalt 亦是一种标准,代表由其他最佳方案的交换关系中得到结果的平均品质。当 CLalt 较高时,个人就会去选择其他的交换对象(因其可获得较高的结果),由此可看出 CLalt 亦代表交换双方所能接受的最低水准结果。而个人在交换后将结果水准与 CLalt 相比较,若 CLalt 较低,表示个人无法再找到更好的交换对象或者是去寻找另一个交换对象的成本太高,因此会产生参与者依赖(dependence)此交换关系的情况。换言之,结果水准与 CLalt 相比较会决定一个参与者依赖此一关系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