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开课, 共同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见闻和感悟

精益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益管理 > 看板

实现拉动式生产需要遵循的原则

2016-01-26 17:34:37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1605次
【本文导读】实现拉动式生产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改进流程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
  实现拉动式生产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关注流程,提高总体效益。什么样的流程就产生什么样的绩效。改进流程要注意目标是提高总体效益,而不是提高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为了企业的总体效益即使牺牲局部的部门的效益也在所不惜,所以流程管理很重要,流程管理好了,对提高整体效益是很不错的呢。
  
  2. 建立无间断流程。以快速应变建立无间断流程,将流程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从而快速应变顾客的需要,这点对于拉动式生产是很重要的呢。
  
  3.消除八大浪费。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八大浪费涉及:过量生产、等待时间、运输、库存、过程(工序)、动作、产品缺陷以及忽视员工创造力,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那么企业就会快速发展起来了。
  
  4. 全过程的高质量,一次做对。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一次做对。拉动式生产要求做到低库存、无间断流程,试想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将全部停止,彻底解决了问题再开始生产,如果不解决有隐患存在,经常性的有不良品,这样即使做了很多客户,企业仍然不具备高的盈利能力,说白了很多工作等于白做,白做就不如不做,所以一定是发生问题就要立即停下,彻底解决了问题,再执行生产。所以拉动式生产必须以全过程的高质量为基础,否则,拉动式生产只能是一句空话。
  
  5. 基于顾客需求的拉动,生产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仅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生产与销售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按照销售的速度来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保持物流的平衡,任何过早或过晚的生产都会造成损失。
  
  6. 标准化与工作创新标准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标准化并不是一种限制和束缚,而是将企业中最优秀的做法固定下来,使得不同的人来做都可以做得最好,发挥最大成效和效率。而且,标准化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建标准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标准,标准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7. 尊重员工,给员工授权尊重员工就是要尊重其智慧和能力,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为企业也为自己做得更好。员工实行自主管理,在组织的职责范围内自行其是,不必担心因工作上的失误而受到惩罚,出错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只要找到原因施以对策,下次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精益的企业雇佣的是"一整个人",不精益的企业只雇佣了员工的"一双手"。
  
  8. 满足顾客需要,满足顾客需要就是要持续地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牺牲顾客的满意度是相当短视的行为。企业要以实际行动来实践,尽管产品供不应求,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前,从不盲目扩大规模,保持稳健务实的作风,以赢得顾客的尊敬。
  
  9. 拉动式生产,精益供应链在精益企业中,供应商是企业长期运营的宝贵财富,是外部合伙人,他们信息共享,风险与利益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遗憾的是,很多国内企业在实施拉动式生产时,与这种精益理念背道而驰,为了达到"零库存"的目标,将库存全部推到了供应商那里,弄得供应商怨声载道:你的库存倒是减少了,而我的库存却急剧增加。拉动式生产的目标是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花力气进行流程改造,只是简单地将库存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不解决任何问题的。当你不断挤压盘剥你的供应商时,你还能指望他们愿意提供任何优质的支持和服务吗?到头来受损的还是你自己。
  
  10. "自我反省"和"现地现物"。 "自我反省"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的错误,不断地自我改进。当错误发生时,并不责罚个人,而是采取改正行动,并在企业内广泛传播从每个体验中学到的知识。这与很多国内企业动不动就罚款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绝大部分问题是由于制度流程本身造成的,惩罚个人只会使大家千方百计掩盖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帮助。应该鼓励大家找问题,将问题暴露出来,才有改进的机会。
  
  11. 团队工作在精益企业中,灵活的团队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时候同一个人同时分属于不同的团队,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团队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呢。一个企业光靠老板和领导是不行的呢,一定要有自己强有力的团队。
责编: 交流邮箱:bosines@sina.com 打印全文
业务咨询热线: 0532-85998336
电子邮件: bosines@sina.com
Copyright ? 慧润 Consulting 2008,All Right Reserved.鲁ICP备05020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