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开课, 共同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见闻和感悟

管理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知识 > 行业信息

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2016-03-12 09:57:14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2998次
【本文导读】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有句话说,你在一个行业研究五年你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你在这个行业研究十年就会成为国内专家,你在这个行业研究十五年你就成为世界级的专家,
  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
  有句话说,你在一个行业研究五年你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你在这个行业研究十年就会成为国内专家,你在这个行业研究十五年你就成为世界级的专家,真是这样吗? 
  如何成为专家?有人说主要靠经验,有人说靠天赋,但是大量的研究发现:不论是经验还是天赋,都不是成为专家的关键因素。 
  经验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任何一个工作10年的人都很有经验,但是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做到领域内的专家。 
  NSEAD商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只有少量经验的人,大体而言,更有经验的管理者并没有产生高效的效果。 
  天赋也不能让你成为专家。 
  即使在国际象棋这样的『高脑力活动』中,研究发现,国际上一些排名靠前的大师,甚至在天生智力上低于普通人。 
  那么什么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为顶尖的专家,并且做出领域内的卓越成就?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不能像大卫•奥格威一样设计广告,不能像梅西一样踢球,不能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看看周围的大多数人,他们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习,有的甚至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是,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永远也无法达到或者接近专家的水平。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这种刻意是超出常人的水平的,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有的人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  
  反而有人总结出来,如果你想要一个企业3年关门,你就聘请一个20年经验的管理者,如果你想要一个企业2年关门,你就聘请一个30年经验的管理者。从这里又得出经验害死人的结果。所以不论多少年的经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这个行业研究的深度——即刻意练习的程度。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工作10年,仍然不是专家,而有的人2年时间,足够表现卓越?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增长经验,在35岁之后就感叹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人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逐渐用更快地速度达到顶尖水平。  
  那么如何刻意练习?  
  假设你现在在从事任何一个领域,同时找到了一系列的教材、任务,如何开始呢?  
  一. 避免自动完成  
  自检问题: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地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完成?  
  比如一开始学习驾驶的时候,你会去刻意地记忆如何换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执行这个要领。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  
  直到到了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  
  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降低并最终停止。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过弯用了什么技巧、表现得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 
  二. 离开舒适区  
  自检问题: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好?  
  人在面临任务的时候,心理上有3个区域: 
  ●舒适区——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而刻意练习,就是想办法更多地让自己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使用自己仍然不熟练的技巧。  
  而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就足球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非常有天赋的足球爱好者,在场上的水平永远比不上一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即使他天资平庸)——他们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  
  这绝对没有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轻松的乐趣。  
  同样,对商业分析感兴趣,看几本商业分析的有趣书籍(比如我常推荐的《好战略坏战略》),这和我把『扬长避短』『行动协同』等基本原则练到吐,并逼迫自己一天诊断3个困难的商业案例是两码事。  
  同样,业余歌手练习歌曲的时候非常有乐趣和放松,当做排解压力的方式,这和专业歌手非常紧张和困难地挑战一个高音是两码事。  
  任何专业的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离开舒适区——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  
  三. 牺牲短期利益  
  自检问题:有多长时间,你没有为了训练而牺牲短期绩效?  
  绝大多数刻意练习,都意味着短期效果的下降——因为你在用自己不熟悉、不舒服的方式做事。  
  比如你本来从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肯定是绩效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5个字。  
  但是持续地练习之后,最终你可以一分钟打80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所以,如果总是追求短期绩效,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尽快干完,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  
  四. 大量重复性训练  
  自检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训练?  
  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专项能力重复性训练的程度。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到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比如如果你是市场人员,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检查策略、沟通乙方、撰写邮件等十几项能力。  
  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你刚学习了『扬长避短』的战略思维技巧,就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锻炼该能力。 
  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地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 
  相反,足球运动员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和参加比赛毫无关系,比如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
  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所以,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联系并最终成为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五. 持续地获得反馈  
  自检问题: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  
  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目标有多远的方式。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  
  没有反馈的练习,就相当于没有球门,对天射门练任意球一样——无法通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你的刻意练习计划中,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  
  结语  
  为什么通往杰出和卓越成就的道路非常明确(比如使用刻意练习),但是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样走下去?  
  因为上面讲到的大多数方法,都与我们的本能相违背——比如大脑会自动把熟练工作归到『自动完成』,而不是继续刻意提高。  
  使用『刻意练习』,就意味着你经常无法轻松地完成工作、无法轻松地读书,意味着你高度集中精力,意味着你需要不停地思考、总结、反馈,并且做自己不习惯、不舒服和反直觉的事情。  
  刻意练习是成为顶尖专家的必要条件,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上面讲的没有关系,你就永远也成为不了顶尖专家——不论你有多大天赋、多久的经验和多大的梦想。 
  这就是为什么杰克韦尔奇可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梅西可以像梅西一样踢球,二郎可以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责编: 交流邮箱:bosines@sina.com 打印全文
业务咨询热线: 0532-85998336
电子邮件: bosines@sina.com
Copyright ? 慧润 Consulting 2008,All Right Reserved.鲁ICP备05020491号